
近年来,泉州市医保部门高质量实施医疗、医保、医药全领域服务能力提升“三大工程”,建立全流程医药服务管理新模式,增强参保患者的医疗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医疗环境改善工程便捷参保群众“无感就医”
围绕医保定点服务第三方评价、“先诊疗后付费”“刷脸一码付”等工作,努力改善参保患者诊疗就医环境。一是开展“第三方评价”。连续三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28家县二级及以上定点公立医院开展医保服务综合评价工作引导定点医疗机构改进医保服务行为。二是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做好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结算预付金管理,缓解医疗机构的垫资压力。推广应用“泉州信用医保”,实现家庭成员共享信用额度授权,就医费用代缴代还。三是推进“刷脸一码付”。支持214家医疗机构安装医保刷脸设备,破解“一老一小”和其他使用智能手机不熟悉不方便人群的医保结算问题。
2.医保能力提升工程增强经办服务“民心温度”
围绕定点药店资源配置、医保服务星级管理、医保暖心惠民等工作,不断增强医保经办服务内涵,提升经办服务水平。一是定点药店资源“高效配置”。通过科学规划定点药店的数量及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发展,增强定点协议管理实效,推动形成“资源配置均衡、购药便捷有序、企业有序发展”的医保定点新格局。二是推行医保服务全域“星级管理”。创新推行医保服务站和定点零售药店星级管理模式,目前评定五星级、四星级医保定点零售药店7家、32家,五星级、四星级医保服务站12家、13家。三是推进医保靠前服务“暖心惠民”。打造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建设30个“党建+医保驿站”邻里中心,巩固和拓展基层医保宣传服务阵地,打造更加便捷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在全市近10万家参保单位建立医保专员制度。深化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出生一件事”等15项医保事项集成化办理。
3.医药服务强基工程促进医疗保障“协同治理”
围绕医保定向数据发布、医保药品处方管理、家庭病床服务等工作,增强医药服务基础支撑作用,遏制医药浪费。一是实施“线上+线下”数据定向发布。上线“全景医保数字港”,做好“医保数据定向发布”平台建设,发挥“数据眼睛”作用,引导医疗机构实施“数据决策”。二是推行医保药品“多元管理”。目前全市“双通道”定点医药机构36家,实现县域全覆盖。严管医保药品外配处方,进一步保障患者用药权益。实施药品以最小剂量单位拆零销售,避免药品使用环节的浪费。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安装药品自动弹窗提醒审核系统,促进医生根据患者既往疾病和用药情况进行合理用药。三是增强医药服务“就近可享”。建立职工医保门诊慢病长期处方制度。推进家庭病床医疗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家‘住院’、医生上门、医保报销”模式,打通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